top of page

蓋茲之道 / 黑錢 Dirty Money / 高分得勝

收錄2020冬的三部紀錄片,都在Netflix上。

紀錄片真的很適合配飯呢,長度適中各episode獨立不會被掛紅蘿蔔、又有知識增長的假象。

--


一、蓋茲之道 Inside Bill's Brain: Decoding Bill Gates

Bill Gates一直是我非常尊敬的企業家,也是私認為最被社會大眾所誤解的一個人。太多人將他視為一個coding呆子或是托拉斯壟斷黑心業主,而去崇拜喝蔬菜汁喝到來不及手術治療的Steve Jobs或是整天鼓動解決不了當前問題的噱頭的Elon Musk,著實令人費解。這部紀錄片透過三個主題呈現Bill Gates與眾不同的思考邏輯:

1. Bill Gates的人格特質

2. Bill Gates的成長經歷

3. Bill Gates現今關注的世界性議題

在三集的紀錄片中,三個主題各有三個不同的子命題,以下會分開講述、最後總結。總體而言這是一系列不可多得的紀錄片,非常立體的勾勒出Bill Gates的跌宕起伏,讓人能一窺這位巨人是如何精密而複雜的改變世界。


Ep 1 (依序排列子命題) 1. Bill Gates從不停止思考 2. 母親是形塑Bill Gates關注廣泛議題的關鍵人物、童年回憶 3. 如何製造不用水也能永續運作的馬桶 本集勾勒出Bill Gates與常人不同的著眼點,當先進國家已經忘記髒亂是什麼面貌,落後地區五歲前仍有12%的致死率,許多僅是因為下痢如此簡單的病徵。在各村落建設現代的下水道系統很明顯是不符合經濟效益的,Gates基金會遂發起競賽,徵召研發不需用水且能永續運作的排泄系統。


Ep 2

1. Bill Gates的鬥爭心與工作態度

2. 微軟的創業與成長

3. 小兒麻痺疫苗接種

Bill Gates不是一個書呆子,他參與各種體育項目、紙牌與棋類競賽,從不認輸的鬥爭心讓他可以一天工作20小時,以一介高中生接下IBM的訂單、40歲便讓MS成長為軟體帝國。面對小兒麻痺,Bill以同等的堅毅決心誓言根除這一病兆。面對當地人民的不合作、地理環境的錯綜複雜、叛軍的阻撓,Gates夫婦以現代科技與親身赴險,達成顯著的成效。


Ep 3

1. 公眾與隱私的分離

2. Bill與Melinda的愛情故事與家庭關係

3. 全球暖化與乾淨能源

反托拉斯法的衝擊,讓Bill開始考慮到科技之上的社會問題,但沒有改變的初衷,是相信技術與知識能克服一切。當全世界因為東日本核災以及全球暖化轉向再生能源之際,Bill Gates持續挖掘核能的潛力,同時專注於克服現今核能的問題:安全性與核廢料。社會的憂慮,不過是對於技術的掌握性不足,這樣的自信,讓Gates基金會不畏爭議持續推動核能。


三集共約150分鐘的紀錄片,描繪出一個不畏目光、秉持解決問題決心的革命家。同樣的議題,當許多人選擇迴避或是無視,Bill Gates著眼的是如何利用技術與創意開創嶄新方案解決既存問題。

沒有下水道?那就來建造不用水的馬桶

沒人打疫苗?讓衛星影像辨識沒打疫苗的群體直接登門

核廢料危險?研究如何用核廢料再發電

推進既存的科技境界線、解決眼前的問題,以無比的鬥爭心,推平世界的不平,這是何等的熾熱、擁抱著挑戰,是場滿等的勇者與惡龍的對決啊。


非常佩服導演的剪接能力,如前所述,每一集都有三個主題下的子命題,而每一集都將子命題融合的非常順暢。第一集從童年的回憶引出不停思考與閱讀的特質,帶到對問題的特殊著眼點;第二集用強烈的競爭意識引出MS成功的關鍵以及不達目的勢不罷休的疫苗戰爭;第三集則是從幾段挫敗與成長彰顯Bill私下的人性與韌性。各集自成一完整的敘述,但三集交織出一個更飽滿的畫面、更飽滿的Bill Gates形象。

一路走來的歷練、成就了Bill Gates這樣複雜的性格。他是關懷最底層世界的世界首富,他從不迴避技術問題卻曾經在婚姻與公眾形象之中掙扎,他看盡商場殘酷金錢汙濁卻仍願意為這世間匡亂扶正。片中所講述的三個課題、不過Bill所思考的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真的是非常立體的紀錄片,節奏與剪接都融合的非常好,就像是廚師上菜揭開的那一瞬間,所有食材蒸騰成一盤好菜呢。


以下是一些個人偏見。比起偶像化的Steve Jobs或Elon Musk,Bill Gates好像一直得不到大眾的敬佩目光、始終讓我不得所以然。總是有人嚷嚷Windows是抄襲是壟斷云云,但能夠順利推展個人電腦Windows排第二功臣誰能是第一呢?而營造出此等帝國的牛耳、還能夠將目光轉向可說是世界最偏遠角落,這樣的胸襟怎能不令人投以欽羨的目光?

Bill的競爭心很大一部分源於與祖母玩橋牌,如果沒贏、他會一整晚不停纏著祖母再來一局。也不知道多小的時候看到過這一段故事,之後也一直奉為圭臬:如果做事情不認真、不如別做。正事不說,玩遊戲、打球、做菜、談戀愛,一直一直都奉行這個理念,但好像也因為這樣給了旁人不少壓力。打電動到吵架、打球被人說要多讓著女生、連閒聊都讓人火大。或許沒有Bill的腦袋就不該死不認輸吧?但在認輸這件事上也不想認輸啊 (根本就是變態跟蹤偏執狂啊ㄎㄎ



二、黑錢 Dirty Money S1

黑錢是由六部以金錢黑幕貫串的短紀錄片,但主題和導演完全不同,其實不能放在一起評論。所以就庸俗的排個私心名次、再分開講述吧。待會兒再說私心排名的標準是什麼,第一季的六集個人會這樣排名: 1 - Ep.2 Payday 2 - Ep.3 Drug Short 3 - Ep.4 Cartel Bank 4 - Ep.1 Hard NOx 5 - Ep.6 The Confidence Man 6 - Ep.5 The Maple Syrup Heist


個人對這類型的紀錄片是這樣想的,作為批判性質的作品、導演/原作當然會抱有既定立場,而將觀眾引導到贊同這個立場也是一個合理的方向。但如果只是一味灌輸,而不是經過正反論述讓觀眾腦內辯駁導出合理的結論,終究只能讓原本站在自己那邊的更堅定支持卻讓原本在另一側的人嗤之以鼻。話雖如此但也不能單純把事實不加修飾攤在觀眾面前、這樣就變成幻燈片了,於是重點就在於如何包裝事實。這邊說的包裝不是扭曲或doctrinate,而是舉出支持自己立場的證據藉以駁斥反方的事由,提供觀眾一條清楚的邏輯,讓觀眾能夠置自身於情境最後自然揮下心中的法槌,這樣才能激起思辯產生共鳴。以下各episode也是以這個標準去評級,以私心排名順序逐一說明。也因為我相信應該要由觀影人自己做評判,以下不會就主題本身做探討,而是聚焦在觀影過程中我有否感覺到導演促進對話或者盲目灌輸的意圖。


Ep.2 Payday

之所以作為第一名,是因為這部是最讓我覺得導演有用心在聽反方說話的。整個系列叫做Dirty Money、道德高度一開始就放在那邊,但是這部並沒有用特意渲染反方的不是而是讓他們盡情表達;沒有尖銳的批判,在每個爭議點呈上適當的例證,勾勒出各方道德衝突、直到最後也不說誰對誰錯。雖然能夠感受導演覺得誰錯更多,但最後還是想讓觀眾自己決定。有反思才會深刻,這部在這點真的做的很好。


Ep.3 Drug Short

同樣的邏輯,這部能排名在前同樣是因為論述並沒有刻意偏頗。雖然相對於Payday這部主題道德爭議更小一些,所以批判的味道濃了不少,但透過舉證逐步開展整起醜聞、荒謬程度慢慢拉高,從開始有些見樹不見林然後撥雲見日最後真相大開,事件從clever business trick到shady practice到corrupted moral、節節高升的汙穢程度不需要太多的撥弄,觀眾自然就會心生怒火。


Ep. 4 Cartel Bank

和Drug Shot類似的手法,但排名在後面主要是節奏感稍微差了一點。可能可以怪罪到整起事件的道德正反過於明確,所以導演能著墨的矛盾點也比較少一些,整體而言偏平鋪直敘、有點flat有些dull。如果能多講述一點HSBC如果垮台會對經濟造成怎樣的影響,或是深入洗錢的途徑和手法,應該能更完整的呈現為何政府會護航以及HSNC的行徑對社會的影響,進而帶出矛盾與隨之而來的反思。總之以紀錄片來說還是蠻忠實地達成了任務所以給第三名。


Ep.5 Hard NOx

從這集開始排名後半的三集都有蠻明顯的缺陷。Hard NOx 太用力營造壞人了,片頭三分鐘就秀出希特勒幫VW剪綵真的是直接讓人噴飯 lol 大招可以不要這麼早出嗎,這樣後面要出力不就無法了?畢竟什麼CEO什麼主管哪可能比的上希特勒 -- 果然後面力道真的軟掉,還有Benz和BMW幫VW坦、德國政府又輕輕放下,結果看完只覺得噢噢大公司真的能一手遮天、我廢氣還是得照吸

雖然知道導演想要表達對於上瞞下欺的憤怒,但最後呈現的是一個整體社會結構的癥結,就像是在跟觀眾說嗯嗯我也沒辦法大家都是問題的一部分,但政府不努力點我們也沒什麼辦法、而且這政府也是我們選出來的ㄎㄎ 明明應該要提供一個箭靶,卻變成薛丁格的箭靶,觀眾失去了應該思考的目標,整部片從最強到最弱的舉證順序模糊了焦點反而在像幫VW開脫,責任分散之後也沒得反思啦。


Ep.6 The Confidence Man

就紀錄片來說排名在後面,但就娛樂性這部絕對第一。作為紀錄片、太少從另一面描述川普了,就是缺乏那種"為什麼這樣的人,支持者還這麼多?問題在哪裡?"。從這樣的著眼點就可以去講到美國制度的問題,但導演卻選擇了"川普就是個表裡不一的卑鄙作秀者"這種角度,看川普的朋友傳記作者工作夥伴狂表川普爽歸爽但就沒什麼深度。這樣的手法也不可能讓原本支持川普的人突然開始反對他,不如說就是這種手法反而將討厭傳媒的群眾推向好似傳媒受害者的川普呢。這部就跟川普本人一樣,是成功的娛樂但失敗的批判。


Ep. 5 The Maple Syrup Heist

其實是最有趣的主題,楓糖漿的價值著實讓人吃驚,但花了五十分鐘竟然沒敘述任何自由市場方的邏輯,自由市場方只是一直說聯盟方是惡霸是黑手黨是獨裁統治。OK聯盟好壞壞,所以為什麼你們想自己賣楓糖漿?沒有統一的市場規範、透過黑市私自出口,自由市場曾經讓楓糖葉幾乎消失、但為何還會有人堅持奉行?隱藏一方的動機與既得利益讓整部片支離破碎,沒有足夠的證據讓人從big picture去站在任何立場。而聯盟方的論述同樣欠缺深度,馬上想到的問題包刮聯盟讓楓糖價值漲了三倍、但這些成本轉嫁給誰呢?楓糖的需求浮動可以想像不會非常劇烈,所以屯貨拱價之後的存貨是怎麼處理的呢?兩造都沒有提供足夠論證,沒能讓人起共鳴。有趣的題材、失敗的引述,缺乏對話與討論實難以稱許。


總之六部還是都看的津津有味,只是有時候看到導演太用力想要灌東西給觀眾就會有點倒彈。然後這世界的規則真的通常都不是玩家在寫的。國家機器、企業機器、社會機器,傾軋扭轉,螺絲釘就只能承受著壓力慢慢磨平最終被替代。Dirty的不是Money是經手的那條匯流呀。最後murmur一下,應該拍部關於學術界的Dirty diploma之類的,精彩的故事可多了呢。


三、高分得勝 High Score

作為當今世界上娛樂產業的龍頭,電玩的歷史沒有音樂電影長、但如今涵蓋的層面是有過之而無不及。高分得勝從電玩濫觴Atari開始說起,接著是任天堂的崛起、SEGA的競爭,以及各類如今廣泛受到歡迎遊戲的起源,讓人得以一窺電玩產業從何走到今日百花齊放的境界。


整體而言,娛樂性很夠、節奏感也很好,選的訪問對象也都是對電玩史有點研究就會認識的大佬、以數位記錄許多遊戲發展初期的手稿與文獻也彌足可貴。私以為最出色的地方在各種點陣圖,用符合主題的形式發揮創意,點陣圖的浮誇意象表現和現實人物訪談交織,跟電玩這個媒介作為現實生活與虛擬世界的交叉,是同樣的概念,交相呼應好不熱鬧。


喜歡Ep.4裡Chris Tang的這段quote (大概是這樣啦

"If you want to win in a video game, your life must be like a video game."

"You must play precisely, not making any mistakes, and be focused."

電玩和電影小說不同的點在於,電玩是互動性媒介,玩家必須下決定、並且承擔決定的後果。但有趣的是這些後果是由開發者所決定的,於是玩遊戲成為了一場對話:開發者想要傳達些什麼?玩家又能體會到一些什麼?以個人經驗而言,好遊戲總是能看出製作人的影子,玩家能感受遊戲背後蘊含的意圖。

以洛克人X4為例吧,這大概是第一款讓我真正著迷,暑假在爸媽起床之前搶先爬起來,才不用搶電視的日子歷歷在目。洛克人的核心概念很簡單,擊敗頭目獲得其能力、再用新獲得的能力攻略下一頭目。從每一關窘異的環境設計和頭目間相剋的屬性搭配、X死亡時變成發散的圓圈、每一代的最後頭目都是Sigma,看到生生不息的循環,並在每次的循環中發現自己技術的進步,好像自己也在成就什麼。感受到那樣的滿足感,就是好遊戲的證明。

聽過製作人們講述自己的想法,再回頭去看佳作與劣作的不同,差距是很一目了然的。佳作往往有著核心、或繁或簡但總是堅定的。例如Halo、Mass Effect講究將玩家拉入建立好的科幻世界,忍外、戰神用暴力讓人感受到主角的憤怒或堅毅,而那些並沒有抱持著思想的遊戲或許遊玩過程同樣讓人手心發汗、破完後束之高閣就不再想起。


一些缺憾:任天堂在第一次大崩盤之後花了非常多努力才找回消費者的信任,這方面著墨太淺;六集結束時間點停在了90年代初,Sony的崛起、Wii帶來的體感熱潮、VR的潛力、近幾年電競的爆炸性發展、雲端科技推動新體驗,這些也很值得講的主題就都沒講到啦。或許會有S2?

另外有些硬湊的SJW橋段帶入感不太好,還有一些社會議題探討太淺了一點,尤其是電玩暴力問題一直到今天都還有很多矛盾和辯論,近期CERO和Ubisoft在AC:Vahalla的爭議就是一個例子。考量到整個系列的調性、與其這樣沾一點邊不如乾脆整個抽掉,在這系列多花一些時間講述遊戲設計的理念和製造過程、另外再開一個系列探討嚴肅的話題,例如遊戲界男女不平等、高壓的工作環境、模糊的智財抄襲判定等等。高分得勝聚焦於電玩藝術性的一面,新系列則專注在光鮮華麗下的陰暗,更能深入的討論兩造。


總之是套娛樂性十足,色彩繽紛、涵蓋主題豐富多彩,雖稍嫌不夠深入、偶爾失焦,但瑕不掩瑜、非常平衡的紀錄片。即使是沒玩遊戲的觀眾,應該也可以從一個數十億美元產業的崛起過程中,理解一群不畏艱鉅只想帶來歡樂的狂人們的願景。

Comments


Recent Posts
Category
bottom of page